紫花地丁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玉
吴中明
敖弟书
机构
[1] 遵义医学院
关键词
紫花地丁; 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实验; 体内试验;
D O I
10.13412/j.cnki.zyyl.2011.05.025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作为体外实验模型,50μg/ml拉米夫定(3TC)和不加药培养液作为阳性、阴性对照,给予含有0.12、0.6、3mg/ml紫花地丁浓度的培养液处理3、6、9天后,通过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V DNA和HBsAg、HBeAg的含量。体内试验选1日龄麻鸭,人工感染DHBV后随机分为7组:紫花地丁水浸出物1.2、6、30mg/kg.d,3TC 1mg/kg.d和紫花地丁水浸出物1.2mg/kg.d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和2mg/kg.d 3TC。每组5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天,观察药物对DHBV的作用。结果:紫花地丁所有实验浓度对HepG2.2.15细胞均无毒性,且对HBsAg、HBeAg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0.6mg/ml组对HBsAg的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第9天达到35.4%。3mg/ml组对HBeAg的抑制率在第6天最高,达到38.6%。紫花地丁水浸出物能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最高抑制率达到86.1%;3mg/ml组在第9天抑制率仍有42.3%,明显高于3TC(24.2%)。在体内试验中发现6mg/kg.d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具有抑制DHBV复制作用。结论:紫花地丁在体内、外试验中均有抗HBV活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影响 [J].
王玉 ;
吴中明 ;
敖弟书 ;
周艳萌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 32 (06) :559-561+566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水痘30例疗效观察 [J].
袁淑萍 ;
代江群 .
中医儿科杂志, 2007, (06) :25-2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体会 [J].
梁敏英 ;
陈立坤 .
河北医药, 2007, (09) :1016-1016
[4]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48例临床观察 [J].
杨贵荣 .
甘肃中医, 2007, (08) :37-37
[5]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 [J].
胡权 ;
杨东亮 .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07, (03) :201-204
[6]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15例临床体会 [J].
葛莹 .
亚太传统医药, 2007, (05) :60-60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30例 [J].
李振萍 ;
张彩霞 ;
陈兹满 .
河北中医, 2007, (02) :155-155
[8]  
中药提取物人衔草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J]. 欧阳雁玲,李泽琳,曾毅.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04)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6例 [J].
胡瑞 ;
唐方 .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 (01) :35-35
[10]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J].
彭勃 ;
苗明三 ;
杨晓娜 .
河南中医, 2006, (01)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