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011年北半球中纬度秋季植被绿度变化的主要模态

被引:9
作者
张学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北半球; 植被绿度;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秋季;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10.001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2种方法,分别提取了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9822011年秋季(911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变化的主要模态,辨识了植被绿度变化的区域差异;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综合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上的变异信息,揭示了植被绿度变化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北半球中纬度秋季植被绿度变化有2种基本模态,一种是持续增加模态(模态I),该模态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亚欧大陆的北半部(大约在55oN以北)和东西两端,NDVI平均增速为0.014/10a;另一种是趋势转折模态(模态II),NDVI先增加,后减少,转折点大致出现在1994年,该模态主要出现在亚欧大陆中部,NDVI变化的平均速率分别是0.027/10a和-0.017/10a,其中以40oE80oE最为典型。植被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基本一致。模态I区域的温度变化以持续性升高为主要特征,模态II区域的温度变化则以先增加后降低为主要特征,转折年份与NDVI变化的转折年份基本一致。SVD分析的第一模态NDVI与温度的时间系数相关系数为0.82,第二模态为0.92。由此表明,植被绿度变化主导模态可能由温度变化模态所致,在区域-大洲尺度上,温度变化的区域差异导致了秋季植被绿度变化的区域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226 / 12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 [J].
包刚 ;
包玉海 ;
覃志豪 ;
周义 ;
ShiirevAdiya .
地理科学, 2013, 33 (05) :613-621
[2]   生态地理分区框架下的大兴安岭植被动态研究 [J].
郭笑怡 ;
张洪岩 .
地理科学, 2013, 33 (02) :181-188
[3]   基于生态分区的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张清雨 ;
赵东升 ;
吴绍洪 ;
戴尔阜 .
地理科学, 2013, 33 (05) :594-601
[4]   2000~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响应研究 [J].
南颖 ;
刘志锋 ;
董叶辉 ;
李秀霞 ;
吉喆 .
地理科学, 2010, 30 (06) :921-928
[5]   青藏高原春季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夏季气温的影响 [J].
李洪权 ;
范广洲 ;
周定文 ;
华维 ;
刘雅勤 ;
李学敏 .
地理科学, 2008, (02) :259-265
[6]  
Increasing terrestrial vegetation activity in China, 1982—1999[J]. FANG Jingyun, PIAO Shilong, HE Jinsheng & MA Wenhong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4(03)
[7]  
气候物理过程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方之芳[等]编著, 2006
[8]  
遥感物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徐希孺编著, 2005
[9]  
实用多元统计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RichardA.Johnson, 2001
[10]  
Evalua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 based global long term vegetation trends — Comparing GIMMS and MODIS global NDVI time series[J] . Rasmus Fensholt,Simon R. Proud.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