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网络化途径与保护优先级评价——“绿色基础设施”精明保护策略

被引:4
作者
裴丹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保护优先级; 保护网络; 精明保护; 生态规划;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12.110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绿色基础设施(GI)是将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以网络结构高效解决生态保护问题的精明保护策略,并且通过评价生态保护优先级确保生态保护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作者在阐释GI网络结构优势的基础上,归纳了其评价保护优先级的标准和方法,包括有效性、高效性和现实性3个方面因素,兼顾生态、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效益。GI将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精明保护理念、网络化的保护框架以及保护优先级评价的方法值得我国生态保护和规划领域借鉴。GI评价保护优先级的技术方法还有待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J].
朱万泽 ;
王玉宽 ;
范建容 ;
申旭红 ;
田兵伟 ;
魏宗华 .
山地学报, 2011, 29 (05) :520-528
[2]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J].
俞孔坚 ;
乔青 ;
李迪华 ;
袁弘 ;
王思思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08) :1932-1939
[3]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 [J].
俞孔坚 ;
王思思 ;
李迪华 ;
李春波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189-1204
[4]   城市禁限建区内涵与研究进展 [J].
李博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4) :75-80
[5]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J].
张林波 ;
李伟涛 ;
王维 ;
熊严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69-78
[6]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禁建区及绿地系统——以山东菏泽为例 [J].
俞孔坚 ;
张蕾 .
城市规划, 2007, (12) :89-92
[7]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J].
宗跃光 ;
王蓉 ;
汪成刚 ;
王红扬 ;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7, (06) :1117-1126+1305
[8]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确定——基于生态区保护方法 [J].
吴波 ;
朱春全 ;
李迪强 ;
董珂 ;
王秀磊 ;
石培礼 .
生物多样性, 2006, (02) :87-97
[9]   中国陆地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分析 [J].
徐卫华 ;
欧阳志云 ;
黄璜 ;
王效科 ;
苗鸿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06, (01) :271-280
[10]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J].
李强 ;
张可慧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5, (06)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