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斑块、廊道特征分析

被引:2
作者
朱铁林
吴素文
王景伟
曹志强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
[2]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沈阳
[3] 辽宁沈阳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斑块; 廊道; 破碎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本研究基于自然保护区1∶10000土地利用图(1995年勘测)和实地调查资料 ,从斑块、廊道的特征入手 ,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决定格局的主体景观类型是水田、林地和天然湿地 ,这三者的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75 % ,面积较小的斑块呈补丁状散布在整个研究区内。沙地、菜地斑块破碎化较其他斑块明显 ;水田斑块数较多 ;灌丛、阔叶林斑块的破碎化程度较小。廊道在人工斑块中分布较多 ,在自然斑块中分布较少 ,天然湿地中的廊道密度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双版纳大卡老寨农地景观格局变化 [J].
付永能 ;
陈爱国 ;
郭辉军 ;
崔景云 .
生态学杂志, 2001, (04) :28-31
[2]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业景观格局分析 [J].
王学雷 ;
吴宜进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88-191
[3]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J].
李晓文 ;
肖笃宁 ;
胡远满 .
生态学报, 2001, (04) :550-560
[4]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 [J].
刘红玉 ;
吕宪国 ;
刘振乾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01-106
[5]   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320-326
[6]   片断化森林的边缘效应与自然保护区的设计管理 [J].
渠春梅 ;
韩兴国 ;
苏波 .
生态学报, 2000, (01) :161-168
[7]   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J].
周再知 ;
蔡满堂 ;
许勇太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6) :599-605
[8]   临泽盐渍化草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初步分析 [J].
侯扶江 ;
沈禹颖 .
草地学报, 1999, (04) :263-270
[9]   沈阳市东部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J].
常禹 ;
苏文贵 ;
高瑞平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4) :421-425
[10]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 [J].
王宪礼 ;
肖笃宁 ;
布仁仓 ;
胡远满 .
生态学报, 1997, (03) :3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