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思茅盆地红层铜矿成矿规律

被引:27
作者
李峰
黄敦义
甫为民
机构
[1] 昆明工学院国土系
[2] 昆明工学院国土系 昆明
[3] 昆明
关键词
红层铜矿床; 成矿规律; 物质来源; 改造成矿; 兰坪—思茅盆地;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95.04.004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兰坪—思茅地洼盆地中新生代红层铜矿可分为三个成因类型:沉积型,沉积-改造型和改造型。它们呈“层—梯”式产出。在成因上与热卤水活动有关。在分布上受澜沧江断裂和中轴断裂控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成矿热动力与成矿期区域性幔热异常和强烈的构造活动有关。矿床形成于两个时期,即地洼初动期的沉积—成岩矿化期(T3-E1)和地洼激烈期的改造成矿期(E2)。其中,改造成矿是本区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22 / 33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云南地球物理文集.[M].阚荣举主编;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编;.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2]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M].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 主编.地震出版社.1977,
[3]   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找矿意义 [J].
李峰 ;
甫为民 ;
庄凤良 .
昆明工学院学报, 1993, (02) :1-10
[4]   德钦-下关铅锌矿带矿床类型、成矿规律研究 [J].
陈式房 ;
刘仪来 ;
包育秀 ;
孟继周 ;
邹用彬 .
云南地质, 1991, (02) :119-144
[5]   西双版纳及其邻区温泉分布及特征 [J].
先大贤 .
云南地质, 1987, (01) :71-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