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办学自主权:由来、要素、涵义、走向

被引:27
作者
阮李全 [1 ]
蒋后强 [2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
[2]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高校办学自主权; 要素; 走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西方"大学自治"在我国的移植,是一个中国化的学术概念,也是大学本质的固有属性。从法学视角来分析,高校办学自主权包括三要素,即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及主体性。高校法律权利表现为权利能力,高校办学自主权以高校法律权利为依据,但不直接成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要通过各自行为能力的实施,相应的生成各自不同的高校办学自主权,进而形成各具特色、彰显个性的办学风格。只有加强高校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其行为能力,排除不当干预、发挥主体性功能,才能真正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然而,高校办学自主权是一个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概念,必然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逐渐退出话语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大学董事会人事事务的“公私差异”研究 [J].
黄建伟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8) :84-89
[2]   大学自主权:国家行政还是社团自治 [J].
金自宁 .
清华法学, 2007, (02) :19-34
[3]   论法人的权利能力 [J].
尹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 (01) :76-82
[4]   大学自主权的历史、文化视角 [J].
黄厚明 .
理工高教研究, 2002, (06) :30-31
[5]   自治、控制与合作——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演进历程 [J].
赵婷婷 .
现代大学教育, 2001, (04) :54-61
[6]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劳凯声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