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特征指数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28
作者:
王芬
[1
,2
]
张娇艳
[3
]
谷晓平
[2
]
杜小玲
[4
]
吴古会
[4
]
机构:
[1] 贵州省黔西南州气象局
[2]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3] 贵州省气候中心
[4] 贵州省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副高指数;
贵州夏季降水;
凝聚小波分析;
t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4 [气压];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5年6—8月逐月降水资料、2011—2015逐日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副高指数及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副高位置发生变化时贵州暴雨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贵州夏季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与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为正相关,与脊线位置、西伸脊点为负相关;当副高面积增大或强度增强时,对应贵州夏季降水偏多;降水偏多时,6—8月副高的位置偏西或接近平均年份;降水偏少年,副高位置偏东或接近平均年份,且无论偏多(少)年均具有逐步北推东退的趋势。(2)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与降水在2~4 a较为显著的凝聚共振关系,二者基本为同位相变化;副高脊线位置、西伸脊点与降水具有2 a的凝聚共振关系,二者与降水均呈反位相变化,脊线位置(西伸脊点)的变化明显超前于降水的变化。(3)贵州6—8月出现暴雨天气时,副高脊线的平均位置具有逐步北推的趋势,且贵州暴雨日数先增加后减少,西伸脊点具有逐步西进的趋势,且贵州暴雨日数逐步增加;当脊线位置位于25°—29°N或西伸脊点位于90°—100°E时贵州暴雨日数最多。
引用
收藏
页码:348 / 35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