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某中学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2
作者
杨剑 [1 ]
李洋 [1 ]
张思恒 [1 ]
彭淋 [1 ]
田军章 [2 ]
梁丽霞 [3 ]
陈青山 [1 ]
王声湧 [1 ]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
[2]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3] 广州市黄埔社区卫生服务站
关键词
中学生; 伤害;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79 [儿童、少年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4 ;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某中学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珠区某中学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过去1年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7份。采用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分类树统计分析。结果伤害发生率为38.90%;初三年级伤害发生率(23.97%)低于初一、初二年级(44.90%,47.92%);家中、学校是高发地点;受伤部位主要是下肢、手指/脚趾。主要伤害类型:跌落/倒伤(33.64%)、扭伤(15.33%)、碰撞/挤压伤(8.4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成绩差、骑车不使用专用车道、被欺侮(被用物体打/烫、被羞辱/取笑、被恐吓/威胁、被赶出家门)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前热身和运动采取保护措施能有效控制伤害发生;分类树模型可知,跌扭撞伤在无被羞辱经历、运动时极少甚至从不采取保护措施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中高发。结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根据其伤害发生特点,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保护学生健康。
引用
收藏
页码:588 / 591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