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部海盆晚期扩张的构造地貌研究

被引:32
作者
李家彪
金翔龙
高金耀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第二海洋研究所
[3] 杭州
[4] 第二海洋研究所
[5] 杭州
关键词
构造地貌; 磁条带异常; 扩张方式; 南海海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部海盆存在三组走向不同的北东向线性构造带,它们分布于黄岩海山链南、北两侧约350km宽的中央区内,是张性基底断裂在海底的反映.这三组构造带分别对应海盆三个扩张期:磁条带异常6c-6a(24~21Ma),6a~5e(21~19 Ma)和5e-5d(5c)(19~16 Ma).东部海盆扩张方式具有不稳定性、分段性及不对称性的特点.各扩张期内,线性构造走向呈连续变化,而各扩张期之间线性构造走向则均有3°~5°跃变,反映扩张方向存在渐变和突变的演化特点;与扩张同期的北西向转换断层,空间分布上呈由东向西逐步加密的特征,各段间北东向线性构造走向变化较大,反映扩张轴纵向延伸的分段性;在21 Ma(磁异常6a)前后,存在一次重要的海底扩张增速事件,从早期的30.54km/Ma增加到晚期的42.88km/Ma,对应基底断裂、沉积作用和火山活动等扩张特征的跃变;扩张不对称率普遍东部大于西部,扩张速率南侧明显大于北侧,导致海盆扩张具有东宽西窄的特点及较强的不对称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滇西南新生代走滑断裂运动学、年代学、及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块体运动的意义 [J].
季建清 ;
钟大赉 ;
张连生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0, (03) :336-349
[2]   从红河剪切带走滑运动看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附视频 [J].
张连生 ;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1996, (04) :327-341
[3]   南海中部古扩张脊的构造特征及南海海盆的两次扩张 [J].
吴金龙 ;
韩树桥 ;
李恒修 ;
赵继成 ;
王述功 ;
王勇 ;
高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2, (01) :82-96
[4]  
南海海盆的地壳结构[J]. 姚伯初,王光宇.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02)
[5]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刘光鼎主编, 1992
[6]   Morpho-tectonic analysis of the Azores Volcanic Plateau from a new bathymetric compilation of the area [J].
Lourenço, N ;
Miranda, JM ;
Luis, JF ;
Ribeiro, A ;
Victor, LAM ;
Madeira, J ;
Needham, HD .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S, 1998, 20 (03) :141-156
[7]  
Bathymetry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24°-31°N: A map series[J] . G. M. Purdy,J. -C. Sempere,H. Schouten,D. L. Dubois,R. Goldsmith.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s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