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

被引:54
作者
瞿惠春
徐绍春
机构
[1] 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
关键词
院外猝死; 现场复苏; 急救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59.7 [急症、急救处理];
学科分类号
100218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成败的原因 ,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 ,强化院外猝死的急救干预。方法 收集 1999年 1~ 12月经本中心院外急救的 874例猝死病历 ,参照Utstein模式进行资料报告方法统计 ,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猝死前有心血管病史者占 70 44 % ;猝死高发年龄为 6 0~ 84岁 ,占 6 4 48% ,且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地点以家庭为主 ,占 93 8% ;先由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 (CPR)的 2 4例中 16例复苏有效 ,有效率 6 6 6 7% ,而后再由医生进行CPR的 815例中43例复苏有效 ,有效率仅为 5 2 8% ,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呼叫~到达现场平均间期在复苏有效组与无效组中分别为 8 16分钟和 9 90分钟 ;经除颤、气管插管后复苏有效率分别为 12 5 9%和 2 8 2 2 % ,面未用除颤、气管插管的有效率仅为5 89%和 1 92 % ,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现场复苏有效 5 8例 (6 91% ) ,复苏成功 1例 (0 12 % )。院外猝死率在 12个月中的高峰期为冬季。在平均一昼夜中的高峰点为早晨 7点。结论 降低院外猝死发生率的急救干预 :①要识别、防治猝死的高危因素 ;②在人群中普及以CPR为主的初级救护知识 ;③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即呼叫~到达现场间期 ;④要针对不同季节和时间 ,及时调整急救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Utstein模式(1):院外复苏资料报告一体化 [J].
何中乾 .
中国急救医学, 1999, (01) :6-8
[2]   复苏研究若干进展 [J].
蒋健 .
中国急救医学, 1999, (01) :4-5
[3]   猝死120例临床病理研究 [J].
江一清 ;
那顺 .
中国急救医学, 1991, (0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