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被引:6
作者
张德健 [1 ]
路战远 [2 ]
智颖飙 [3 ]
郭跃 [4 ]
程国彦 [5 ]
李淑芳 [5 ]
马旭明 [5 ]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
[3]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
[4] 内蒙古农机局
[5] 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麦田; 杂草; 控制技术;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04.064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小麦田间发生杂草30余种,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2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杂草普查(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在借鉴加拿大保护性专家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收获后)、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除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在苗期茎叶喷雾用2,4-D丁酯、二甲四氯、护麦、骠马,抑阔宁+骠马、护麦+阔莠克、2,4-D丁酯+骠马除草配伍组合效果比较好,收获后用草甘膦进行秋季灭草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除草效果比较好;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用浅旋+化学除草及综合除草效果比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479 / 14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北方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 [J].
张飞 ;
赵明 ;
张宾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3) :36-39
[2]   内蒙古旱作农业区应加强对免耕和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 [J].
邢杰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02) :33-35
[3]   15%精稳杀得乳油防除经济作物田禾本科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J].
白全江 ;
闫新元 ;
张建中 ;
程玉臣 ;
温埃清 ;
张力军 ;
赵小梅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 (06) :25-28
[4]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J].
段洪晓 ;
沈明学 ;
李伟 ;
伦立武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 (02) :19-19
[5]  
王慧梅,邹瑞苍主编.高效农业与农民增收新技术[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