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被引:19
作者
吕兆林 [1 ]
李月琪 [2 ]
秦娇 [3 ]
韦倩 [4 ]
张柏林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中心
[2] 岛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分析仪器部
[3]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
[4] 北京清华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毛竹叶; 提取方法; 挥发油成分;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8.04.010
中图分类号
S795 [竹];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的化合物以醇、羧酸、烷烃类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9.10%和62.11%;采用超临界萃取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羧酸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91%,C17C25为27.98%,C26C38为22.78%;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类为主,C26C38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8.55%。研究表明,提取方法不同,竹叶挥发油成分在化合物种类、个数及相对含量方面差异很大;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技术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竹叶挥发油组分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竹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J].
李飞跃 ;
喻国光 ;
陈金珠 ;
王小孟 .
江西林业科技, 2006, (04) :34-36
[2]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评述 [J].
高志强 ;
江相兰 ;
宋仲容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38-43
[3]   我国竹类研究展望和竹林生境利用 [J].
傅懋毅 ;
杨校生 .
竹子研究汇刊, 2003, (02) :1-8
[4]   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J].
杨嘉 ;
刘建华 ;
高玉琼 ;
霍昕 ;
高丽欣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06) :31-32+41
[5]   苦竹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J].
王学利 ;
吕健全 ;
章一德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4) :53-56
[6]   毛竹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GC-MS分析 [J].
毛燕 ;
刘志坤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1, (03) :265-267
[7]   竹叶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兼谈云南丛生竹竹叶资源开发对策 [J].
刘翠 ;
王文久 .
林业建设, 1999, (06) :10-14
[8]   竹叶精油和头香的CGC-MS-DS研究 [J].
张英 ;
汤坚 ;
袁身淑 ;
刘扬岷 ;
王林祥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8, (04) :38-44
[9]   竹类中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研究 [J].
贾之慎 ;
刘志坤 ;
傅一穷 .
竹子研究汇刊, 1995, (02) :39-46
[10]  
质谱解析[M]. 化学工业出版社[美]麦克拉弗蒂(Mclafferty,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