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惯性与公开:基于97个公共危机事件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被引:66
作者
赖诗攀
机构
[1]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危机事件; 地方政府; 信息公开; 问责; 惯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138 +1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社会风险与地方分权——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地方分级管理的原因 [J].
曹正汉 ;
周杰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1) :182-205+245
[2]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4]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1-40+243
[5]   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 [J].
韩志明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4) :12-23+122
[6]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J].
马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5) :103-120+222
[7]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上海为例 [J].
李瑜青 ;
张善根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3) :83-87
[8]   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改革以来的中国 [J].
马骏 .
公共行政评论, 2010, 3 (01) :3-34+203
[9]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09, (12) :40-55
[10]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