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的制度设计及其局限

被引:5
作者
张正峰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授治校; 制度设计; 局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以代议制民主为制度依据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确立了由教授们选出的有限代表与行政领导人员组成的评议会或校务会议为决策机构的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但是,由于法令中没有明确教授代表的人数,从而无法确保其在评议会或校务会议中的主导权。至于当时有些大学建立的校级教授会,也仅仅是作为评议会或校务会议的附属机构而不是最高决策机构。因此,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设计无法真正实现教授治校。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天津《大公报》的时评看民初政局 [J].
王印焕 .
民国档案, 2003, (03) :48-54
[2]  
权力的表达.[M].张正峰;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外代议制度比较.[M].田穗生等著;.商务印书馆.2000,
[4]  
北京大学史料.[M].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北京大学史料.[M].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蔡元培著;高平叔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  
清华大学校史稿.[M].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 编著.中华书局.1981,
[8]  
最近三十五年之中国教育.[M].贺圣鼐等 编辑.商务印书馆.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