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变革与企业效益——一个内部人平均持股企业的制度分析

被引:5
作者
秦志华
蒋韶华
林莹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内部人持股; 经营机制; 股份合作企业效率;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5.06.014
中图分类号
F279.21 [企业组织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改造中,员工持股是一种普遍的形式,由此造成内部人平均持股的状况。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形式,妨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改进,其结果无法以计划机制取代价格机制,达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本文以个案分析的方式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说明。指出:企业效率与经营机制直接相关,经营机制要求对于分工协作的统一指挥,统一指挥不能通过产权交易方式来实现。而内部人平均持股的产权形式,容易造成分工协作与产权交易的混淆,使统一指挥难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企业剩余权益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从剩余权益与固定权益获得者的角度对企业成员进行区分是必要的,但这种区分不能仅从产权交易中的物力资本优越性出发,同时必须考虑团队生产中人力资本的特殊地位。进而提出建议:在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中,不能仅把明晰产权关系作为目的,更要强调如何通过加强分工协作改进经营机制,并针对内部人平均持股企业的制度困难提出了解决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企业变革是如何实现的?——一个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个案分析 [J].
秦志华 .
管理世界, 2003, (10) :121-129
[2]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 [J].
刘小玄 .
经济研究, 2003, (09) :21-31+92
[3]   在规制和民营化之间:改革的顺序选择——以电信行业改革为例 [J].
斯科特·沃尔斯顿 ;
费丽萍 ;
孙宽平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 (03) :69-78+23
[4]   企业制度变革中的博弈与均衡——一个关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证研究 [J].
秦志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 (02) :83-88+129
[5]   地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比较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以长沙市和宁波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为例 [J].
徐明华 .
浙江社会科学, 2002, (05) :18-22
[6]   公有制企业改革中控制权的分配——河南注油器厂产权制度改革案例研究 [J].
周冰 ;
郑志 .
经济研究, 2001, (01) :38-44
[7]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与股权结构的研究 [J].
范从来 ;
路瑶 ;
陶欣 ;
盛志雄 ;
袁静 .
经济研究, 2001, (01) :62-68
[8]   不同条件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约束方式的比较分析 [J].
李贵卿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999, (03) :20-22
[9]   企业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也谈企业所有权的发展趋势问题 [J].
陆维杰 .
经济研究, 1998, (05) :74-76
[10]   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1996, (09) :3-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