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及平静期判断的新方法与应用

被引:8
作者
薛艳
宋治平
武安绪
王炜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上海市地震局
[3] 北京市地震局
[4] 上海市地震局 中国北京
[5] 中国上海
[6] 中国北京
关键词
地震活跃期; 平静期; 周期系数; 最大熵谱方法; 小波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提出了刻画地震活动周期的指标—周期系数,该系数为描述地震活动周期显著程度的一种量度。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1890~2002年22年左右与10年左右周期(活跃期与平静期组成一个周期)内地震活动周期系数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跃期及7.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段处于22年周期系数曲线的下降过程中,而平静期则与周期系数曲线的上升过程相对应。10年左右的周期系数将活跃期与平静期进行了大致分离,从而为地震活跃期的开始与结束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已处于20世纪以来的"第5活跃期"的尾声。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小波分析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J].
邵辉成 ;
杜兴信 ;
金学申 ;
杜长娥 .
中国地震, 2000, (01) :51-55
[2]   地震前地震活动周期谱特征及其应用 [J].
宋治平 ;
梅世蓉 ;
尹祥础 ;
武安绪 ;
薛艳 ;
罗贵安 .
地震学报, 1999, (04) :51-57
[3]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弱震相识别方法 [J].
刘希强 ;
周蕙兰 ;
郑治真 ;
沈萍 ;
杨选辉 ;
马延路 .
地震学报, 1998, (04) :38-45
[4]   基于小波变换的动态地震活动周期分析 [J].
杜兴信 .
地震, 1997, (03) :257-264
[5]   气候突变的子波分析 [J].
刘太中,荣平平,刘式达,郑祖光,刘式适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2) :158-162
[6]   对中国本世纪第五次大震高潮的探讨 [J].
赵洪声 .
地震研究, 1990, (04) :361-369
[7]   “欧亚带”地震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高潮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J].
李献智 ;
高旭 .
四川地震, 1988, (02) :1-4
[8]   我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韵律性特征 [J].
张国民 .
地震地质, 1987, (02) :27-37
[9]   关于本世纪我国地震活动阶段性的讨论 [J].
邱竞男 ;
高旭 .
地震, 1986, (06) :41-47
[10]   华北强震的时间分布及物理解释 [J].
张国民 ;
傅征祥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6) :569-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