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树轮稳定碳同位素重建贺兰山1890年以来夏季(6~8月)气温

被引:45
作者
刘禹
马利民
蔡秋芳
安芷生
刘卫国
高玲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关键词
贺兰山; 树轮稳定碳同位素; 夏季6~8月气温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贺兰山油松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年6~8月的平均气温越高,树轮α-纤维素中的δ13C值则越高;反之,6~8月的平均气温越低,δ13C值越低.在此基础上,采用转换函数对贺兰山地区夏季6~8月气温进行了模拟重建,重建序列的解释方差为34.9%(F=15.01,p<0.001).中国夏季(6~8月)的最高气温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在重建序列中被证实.同时1910年以来贺兰山地区夏季气温与热带太平洋海温遥相对应,尤其是1920年前后、1947年前后的极端低温时段与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冷气候态非常一致.表明贺兰山地区气候信号不仅含有区域特征,同时也受全球大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功率谱分析表明,贺兰山地区夏季(6~8月)气温存在2.56~2.63a的准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667 / 6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用树轮α-纤维素δ13C重建天目山地区近160年气候 [J].
钱君龙 ;
吕军 ;
屠其璞 ;
王苏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33-341
[2]   近百年来热带太平洋海温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变率特征的诊断研究 [J].
史历 ;
倪允琪 .
气象学报, 2001, (02) :220-225
[3]   根据生物礁定量计算茅口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 [J].
吴亚生 ;
范嘉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233-242
[4]   依据陕西秦岭镇安树木年轮重建3~4月份气温序列 [J].
刘禹 ;
马利民 ;
蔡秋芳 ;
安芷生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2) :47-52
[5]   达索普冰芯记录的过去2 ka来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变化 [J].
徐柏青 ;
姚檀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1) :54-58
[6]   台湾南部核能电厂附近海域珊瑚所记录的水温 [J].
陈镇东 ;
汪中和 ;
宋克义 ;
王冰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6) :663-668
[7]   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灰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意义──Ⅱ.灰度的年际变化 [J].
秦小光 ;
刘东生 ;
谭明 ;
王先锋 ;
李铁英 ;
吕金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3) :239-248
[8]   采用秦岭冷杉年轮宽度重建陕西镇安1755年以来的初春温度 [J].
刘洪滨 ;
邵雪梅 .
气象学报, 2000, (02) :223-233
[10]   蚀变珊瑚的氧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探讨——以“南永一井”为例 [J].
韦刚健 ;
于津生 ;
桂训唐 ;
虞福基 ;
陈毓蔚 ;
刘德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5) :44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