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现代构造

被引:19
作者
鄢家全
时振梁
汪素云
环文林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断裂带; 主压应力轴; 上地幔; 左旋走滑; 断层带; 构造带; 构造形变; 褶皱带; 地槽带; 现代构造; 地质构造; 逆断层活动; 塔里木地块; 地震波速度; 地震波速; 逆掩断层; 逆断层; 地壳厚度; 青藏高原;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震源机制、地震地质、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与青藏高原成因有关的现代构造问题。主要内容有:1.高原边缘地带以反映压缩形变的逆断层活动为主,内部以一系列大致平行、呈弧形弯曲的左旋走滑断裂活动为主;2.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存在着北北东走向的水平压应力,从六盘山到红河断裂带的主压应力轴走向由北东逐渐变为南东方向;3.高原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地震波速度小于印度次大陆和阿拉善地块;4.高原的现代构造同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有关。其构造形变过程可以同机器制造业中的《锻模加工》相比拟。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西藏的中源地震及其构造意义
    鄢家全
    贾素娟
    [J]. 西北地震学报, 1980, (01) : 36 - 41
  • [2]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形变特征
    环文林
    时振梁
    鄢家全
    汪素云
    不详
    [J]. 地震学报 , 1979, (02) : 109 - 120+214
  • [3] 甘肃及邻近地区的地壳厚度
    张诚
    张伶
    邓齐赞
    葛建华
    [J]. 西北地震学报, 1979, (02) : 22 - 26
  • [4]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鄢家全
    时振梁
    汪素云
    环文林
    [J]. 地震学报, 1979, (01) : 9 - 24
  • [5]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的地壳构造及其地质意义的探讨
    刘元龙
    王谦身
    武传珍
    周文虎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 143 - 149
  • [6] 喜马拉雅弧形山系及其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分析
    叶洪
    梁以山
    沈丽琪
    向宏发
    [J]. 地质科学 , 1975, (01) : 32 - 48+97
  • [7]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滕吉文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 122 - 135
  • [8] 我国强震活动和板块构造
    时振梁
    环文林
    武宦英
    曹新玲
    [J]. 地质科学, 1973, (04) : 281 - 293
  • [9] Structure of the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J] . G. S. Verma.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4 (1)
  • [10] A study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the Himalayas from body waves[J] . A. N. Tandon,R. K. Dube.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PAGEOPH . 19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