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灌区夏、秋浇的氮磷流失变化

被引:22
作者
曾阿妍
郝芳华
张嘉勋
欧阳威
张敏霞
田伟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内蒙古农业灌区; 夏浇; 秋浇; 氮磷流失; 非点源污染;
D O I
10.13671/j.hjkxxb.2008.05.028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引黄灌溉的2次主要大规模灌溉(夏浇、秋浇)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农业灌区的氮磷流失情况.分析了2次灌溉期的各引水渠和排水渠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性有机磷(DOP)、颗粒磷(PP)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夏浇时,由于植物吸收、灌水量小等因素,基本不产生污染.而秋浇期间,由于灌水量大、土地裸露成为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时期.在对第8排域的TN、TP的连续监测中发现,排干沟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基本维持在4.16mg.L-1和0.1725mg.L-1,且氮为主要的污染控制因子;排干沟中的N/P为24,排入乌梁素海中极易引起水华发生.结合河套农业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在夏浇及秋浇时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过程及污染特点.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38 / 8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的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 [J].
刘臣炜 ;
汪德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S2) :814-818
[2]   施用不同氮肥对坡耕地径流中N输出的影响 [J].
付伟章 ;
史衍玺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2) :104-109
[3]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张银辉 ;
罗毅 ;
刘纪远 ;
庄大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1) :61-65
[4]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Ⅲ.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J]. 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5]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主控因子年季变化分析及综合评价 [J].
李畅游 ;
刘廷玺 ;
高瑞忠 ;
任春涛 .
水文, 2004, (03) :14-17+24
[6]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 2000, (02) :98-100
[7]  
太湖流域土-水间的物质交换与水环境质量[M]. 科学出版社 , 曹志洪, 2006
[8]  
土壤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吕贻忠, 2006
[9]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10]  
中国湖泊环境[M]. 海洋出版社 , 金相灿等 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