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氮离子注入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28
作者
黄群策
梁秋霞
李玉峰
余增亮
机构
[1] 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院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河南 郑州
[4]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系
[5] 中国湖南 湘潭
[6] 中国河南 郑州
[7] 中国安徽 合肥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水稻; 低能氮离子束; 生物学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3 [作物生物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注入处理后,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注入离子剂量为3×1017N+/cm2时,同源四倍体水稻所受到的损伤比二倍体水稻所受到的损伤更严重。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即IR36(4)、IR28(4)、紫血稻(4)、明恢63(4))的成苗率分别是2.0%、3.5%、3.0%和4.0%,致死率非常高。在同样条件下,4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即IR36(2)、IR28(2)、紫血稻(2)、明恢63(2))的成苗率分别是33.0%、31.5%、29.0%和24.5%,致死率也比较高。在经过注入处理后的当代群体内,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32.5%,而4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9.5%。在同源四倍体水稻IR36(4)和IR28(4)的变异群体内分别发现22株和14株结实率均达到75.0%以上的单株,其中在IR36(4)群体内有1单株的结实率高达91.89%;在紫血稻(4)的变异群体内发现2株具有双胚苗性状的单株;在二倍体水稻明恢63(2)的变异群体内发现1株具有红心米性状的单株。在第二代群体中,除了叶鞘变异和米质变异这两个变异性状能稳定遗传之外,其它变异性状在群体内都发生了明显的性状分离现象。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高结实率特性和双胚苗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可遗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 [J].
黄群策 ;
孙梅元 ;
邓启云 .
杂交水稻, 2001, (01) :4-6
[2]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Ⅱ.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 [J].
蔡得田 ;
袁隆平 ;
卢兴桂 .
作物学报, 2001, (01) :110-116
[3]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6, (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