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生长构造格架与油气聚集

被引:9
作者
胡望水
谢锐杰
官大勇
丁文龙
张文军
毛治国
王炜
张振坤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湖北荆州,湖北荆州,北京,湖北荆州,湖北荆州,湖北荆州,湖北荆州
关键词
生长构造; 同生断展背斜; 逆同生断裂; 构造格架; 扭压拗陷作用;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断裂划分为同生逆断裂、后生同生逆断裂和后生断裂 ,背斜发育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及生长背斜 ,昆北断阶区褶皱发育演化序列为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叠加了生长背斜 ,一里坪坳陷、茫崖坳陷褶皱发育演化序列是后生断展背斜上叠加了同生断展背斜 ,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又叠加了生长背斜。新生代生长构造格架由三期生长构造组成 ,古近纪—早上新世逆同生构造、中—晚上新世逆同生构造和中—下更新世生长背斜组成 ,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格架组成略有不同。三期生长构造是由E—N12 盆地基底扭压整体拗陷作用、N22 —N3 2 盆地基底扭压差异拗陷作用和Q盆地基底扭压缓慢拗陷作用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生长背斜、断鼻等 ,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主要分布在昆北断阶、茫崖坳陷。同生逆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 ,位于油源区附近的同生和后生断展背斜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柴达木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岩时代判识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彭德华 .
地质学报, 2003, (02) :272-279
[2]   逆断层和聚敛型扭断层下盘圈闭条件分析及勘探意义 [J].
丁文龙 ;
金之钧 ;
丁艳红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1) :30-31+34
[3]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意义 [J].
陈世悦 ;
徐凤银 ;
彭德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3) :175-179+253
[4]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J].
王鸿祯 .
地学前缘, 1997, (Z2) :5-8+10-12+14-16
[5]   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J].
翟光明 ;
徐凤银 .
石油学报, 1997, (02) :4-10
[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文集.[M].贾承造主编;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7]  
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演化.[M].朱夏 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8]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