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协调关系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孙艳丽
李卓夫
张喜君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哈尔滨
[3] 哈尔滨
关键词
农艺性状; 协调性; 产量构成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 4 0个小麦品种 (系 ) ,运用方差分析、产量构成分析、生物产量分析等方法 ,对供试品种的 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以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协调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 (系 )的这些性状与产量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不能片面追求单一目标性状的提高 ,而忽略品种其它性状的协调性。在育种工作中 ,既要注重某一优良性状 ,又要兼顾其它性状 ,考虑各优良性状的内在联系 ,只有各性状协调发展才是提高产量的最佳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江汉平原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目标的研究 [J].
成云峰,黄自强 .
湖北农业科学, 1996, (01) :17-20
[2]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任长忠,邓路光,沙莉,魏黎明 .
吉林农业科学, 1994, (02) :18-21
[3]   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遗传改良 Ⅰ.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及其遗传变异的利用 [J].
任明全 .
麦类作物学报, 1993, (02) :41-46
[4]   北方麦区主要小麦品种产量构成模式和茎秆结构性状地理差异的研究 [J].
赵成松 ;
徐风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04)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