蠋蝽人工繁殖技术及田间释放控制研究

被引:28
作者
高卓 [1 ]
王皙玮 [1 ,2 ]
张李香 [2 ]
孙元 [2 ]
范锦胜 [2 ]
付雪 [2 ]
金娜 [3 ]
王贵强 [2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蠋蝽; 人工繁殖; 释放控制;
D O I
10.13524/j.2095-008x.2012.01.010
中图分类号
S476.2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研究蠋蝽人工繁殖饲养条件、田间释放等结果表明:以榆树为栖息植物其存活率为82.0%,大豆苗为61.3%,杨树为34.6%;以榆树为栖息植物的其产卵量为330.8粒,大豆苗为255.7粒,杨树为225.3粒。利用蠋蝽4~5龄若蝽对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的捕食量测定研究显示,可捕食甜菜夜蛾1~2龄幼虫约2头/d,5龄幼虫0.3头/d。田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蠋蝽与甜菜夜蛾幼虫以1∶15的比例释放,放蝽后20d的防治效果达83.3%。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荒漠昆虫光滑鳖甲的耐寒性季节变化及其生理机制 [J].
马延龙 ;
候凤 ;
马纪 .
昆虫学报, 2009, 52 (04) :372-379
[2]   异色瓢虫成虫耐寒能力的季节性变化 [J].
赵静 ;
于令媛 ;
李敏 ;
郑方强 ;
张帆 ;
许永玉 .
昆虫学报, 2008, 51 (12) :1271-1278
[3]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J].
强承魁 ;
杜予州 ;
于玲雅 ;
崔亚东 ;
陆明星 ;
郑福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99-605
[4]   蠋敌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捕食功能研究 [J].
陈静 ;
张建萍 ;
张建华 ;
田永浩 ;
徐志超 ;
李广伟 .
昆虫天敌, 2007, (04) :149-154
[5]   饲养密度对洋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周蕊 ;
陈力 .
昆虫知识, 2006, (03) :389-391
[6]   连续温度梯度下昆虫趋温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马春森 ;
马罡 ;
杜尧 ;
杨和平 .
生态学报, 2005, (12) :3390-3397
[7]   赤松毛虫越冬幼虫生化物质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J].
韩瑞东 ;
孙绪艮 ;
许永玉 ;
张卫光 .
生态学报, 2005, (06) :1352-1356
[8]   蠋敌生物学特性及其捕食量的试验研究 [J].
姜秀华 ;
王金红 ;
李振刚 .
河北林业科技, 2003, (03) :7-8
[9]   昆虫耐寒性研究 [J].
景晓红 ;
康乐 .
生态学报, 2002, (12) :2202-2207
[10]   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 [J].
刘怀 ;
赵志模 ;
邓永学 ;
何林 ;
王进军 ;
吴仕源 .
动物学研究, 2002, (04) :35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