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面转移与我国沉积性海岸地貌的几个问题

被引:7
作者
李春初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系广州
关键词
海岸沙坝; 苏南; 浅滩; 砂体; 河床地形; 滩脊; 三角洲海岸; 海进; 海侵; 大陆架; 内陆架; 海面上升; 泻湖海岸; 波浪作用; 苏北; 古冈身; 沉积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滨面(Shoreface)术语是指低潮线以下至波浪扰动海底泥沙的下极限位置之间的水下岸坡地带。当代海洋地质学和海岸地貌学的研究愈益证明:现代沉积性海岸的不少地貌特点,与冰后期海面上升及其影响下的滨面泥沙的向岸搬运和沉积有关。海域泥沙的这种向岸运动,主要是通过滨面向陆转移(包括垂向转移和水平转移)来实现的。近年来,国外有关滨面转移及其地貌效应问题的讨论,十分引人注目。但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讨不多。然而,我国海岸研究的不少理论和实际问题,若不考虑这一作用和过程,可能较难取得明显的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57 +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粤西水东沙坝潟湖海岸体系的形成演化 [J].
李春初 ;
罗宪林 ;
张镇元 ;
陈耀泰 .
科学通报, 1986, (20) :1579-1582
[2]   长江三角洲南部古沙堤(冈身)的沉积特征、成因及年代 [J].
刘苍字 ;
吴立成 ;
曹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5, (01) :55-66
[3]   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 [J].
张忍顺 .
地理学报, 1984, (02) :173-184
[4]   山东荣成桃园砂坝-泻湖地区的垂直层序和沉积环境 [J].
李从先 ;
陈刚 .
海洋通报, 1984, (04) :38-44
[5]   白沙口海岸小泻湖的演变及砂坝泻湖海岸的成因 [J].
李凡 .
海洋科学, 1983, (06) :12-18
[6]   滦河废弃三角洲和砂坝——泻湖沉积体系 [J].
李从先 ;
陈刚 ;
王利 .
沉积学报, 1983, (02) :60-72
[7]   三亚湾海岸地貌的几个问题 [J].
王颖 ;
陈万里 .
海洋通报, 1982, (03) :37-45
[8]   刁龙咀海岸的发育 [J].
蔡爱智 .
海洋与湖沼, 1980, (03) :204-210
[9]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砂体的特征和分布 [J].
李从先 ;
郭蓄民 ;
许世远 ;
王靖泰 ;
李萍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2) :25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