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与对策探析

被引:3
作者
戚明钧
贺文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道德失范; 探析;
D O I
10.13954/j.cnki.hduss.2017.06.009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传统失落、价值观扭曲、社会风气低俗化、制度与法规缺失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空泛僵化缺乏实效性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塑传统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及完善道德问题突出领域的法律制度,营造正人正己的良好社会风气。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借鉴 [J].
袁媛 .
中国成人教育, 2016, (21) :93-94
[2]   “仁义礼智信”新解 [J].
戴木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5 (05) :11-19
[3]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 [J].
郑杭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2) :10-19+204
[4]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当代中国主题——社会转型及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 [J].
商红日 .
探索, 2004, (06) :44-47
[5]   教师道德从何而来 [J].
杜时忠 .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05) :79-82
[6]   中国当代经济伦理的剧变 [J].
何清涟 .
开放时代, 1998, (01) :4-14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2009
[8]  
制度公正论[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高兆明著, 2001
[9]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