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急性感染实验:4种不同方法的比较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刘云
刘允坤
杨栋
姜国良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关键词
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感染实验; 半致死浓度(LD5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为了检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 ,探讨有效的注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进行感染实验 ,对口腔、肌肉、腹腔和腹腔加肌肉4种注射方法进行了评价比较。其半致死浓度 (LD50)分别为口腔灌注法108.38CFU/ml、肌肉注射法107.54CFU/ml、腹腔注射法106.70CFU/ml和腹腔加肌肉注射法106.09CFU/ml。结果表明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敏感 ,在这4种注射方法中 ,以腹腔注射法这种人工感染方式最佳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牙鲆的疾病 [J].
周丽 ;
宫庆礼 ;
俞开康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02) :45-52
[2]  
鱼类免疫学[M]. 农业出版社[美]D·P·安德森(D·P·Anderson),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