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飞三段储层研究

被引:4
作者
郎咸国 [1 ]
秦启荣 [2 ]
白立业 [3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通南巴构造; 飞仙关组;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测井、岩心以及薄片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第三段(简称飞三段)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三段储层为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飞三段整体是致密的,但储层段仍有较高的孔隙度,由于裂缝的存在从而提高了储层段岩石的渗透率。由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可知,鲡粒灰岩储层具有相对低的自然伽马、低密度、低速度和相对高的电阻率。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破裂作用等因素。通南巴飞三段储层分为四类,河坝1井飞三段储层属于Ⅰ类和Ⅱ类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2+540 +5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M].方少仙;侯方浩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2]   通南巴构造带裂缝成因研究 [J].
樊靖宇 ;
秦启荣 ;
苏培东 .
特种油气藏, 2009, 16 (01) :38-41+107
[3]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特征 [J].
王维斌 ;
苟洪才 ;
邱彬 ;
高平 .
天然气工业, 2005, (10) :54-56+9-10
[4]   通南巴构造带嘉二段油气勘探目标选择及开发意义 [J].
王炯祥 ;
刘大成 ;
周志军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 (02) :9-10+31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飞三段储集性能研究 [J].
王芙蓉 ;
陈振林 ;
王雪莲 ;
田继军 .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4) :9-13+4
[6]   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J].
曾云贤 ;
杨雨 ;
刘微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 (04)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