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金融抑制、产业结构扭曲与“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26
作者
赵秋运 [1 ]
林志帆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发展战略; 金融抑制; 结构转型; “中等收入陷阱”;
D O I
10.19361/j.er.2015.03.002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尝试从金融抑制与产业结构扭曲的角度为"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提供解释。我们猜想,催生于赶超战略的金融抑制政策使产业结构偏向于工业部门,造成产业结构扭曲,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一国易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推导结论与"中等收入陷阱"量化识别数据,结合跨国面板数据构造产业结构扭曲指标进行的经验分析验证了上述猜想。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选择、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均稳健成立。这揭示,赶超战略、政府干预与金融抑制政策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欲速则不达"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较高的人口抚养比、不利的地理区位以及战乱的发生均能显著提升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增长收敛模型的识别方法 [J].
林志帆 .
世界经济研究, 2014, (11) :10-15+22+87
[2]   利率管制与总需求结构失衡 [J].
陈彦斌 ;
陈小亮 ;
陈伟泽 .
经济研究, 2014, 49 (02) :18-31
[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经验和对策——基于44个国家的跨国实证分析[J]. 代法涛.财经研究. 2014(02)
[4]   最优金融条件与经济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案例 [J].
余静文 .
经济研究, 2013, 48 (12) :106-119
[5]   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3, 48 (11) :4-16+55
[6]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 [J].
张德荣 .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17-29
[7]   经济增长的收入“门槛”效应及其阶段特征——兼评“中等收入陷阱”之说 [J].
徐康宁 ;
陈丰龙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1) :37-42+131
[8]   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 [J].
王勋 ;
Anders Johansson .
经济研究, 2013, 48 (01) :54-67
[9]   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J].
陈斌开 ;
林毅夫 .
世界经济, 2012, 35 (01) :3-23
[10]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 [J].
蔡昉 .
经济学动态, 2011, (1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