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光周期对樟子松实生苗针叶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爱芳 [1 ]
张钢 [1 ]
魏士春 [2 ]
崔同祥 [2 ]
机构
[1] 不详
[2] 河北农业大学
[3] 不详
[4] 河北省孟滦国营林场管理局
[5] 不详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樟子松实生苗针叶; 温度; 光周期; 抗寒性; 加性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樟子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抗寒发育的影响及两因子对抗寒性的影响是否呈加性,本实验对秋季停长了的2年生樟子松实生苗进行了4个不同温度+光周期处理:长光周期高温(16h/8h,15℃)(LDHT),长光周期低温(16h/8h,3℃)(LDLT),短光周期高温(8h/16h,15℃)(SDHT),短光周期低温(8h/16h,3℃)(SDLT)。处理时间为3个月。每隔2或3周取一次样,共取样5次。每次取样分别用电导法(EL)、褐变法(VSD)和荧光法(CF)测定针叶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光周期与温度条件下,针叶的抗寒性达到相应的抗寒性固定水平;经不同处理的2年生樟子松苗其针叶抗寒锻炼速率不同,但不支持加性理论;三种方法测定的针叶的抗寒性有差异,但有较高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国外木本植物抗寒性测定方法综述 [J].
张钢 .
世界林业研究, 2005, (05) :16-22
[2]  
The relation between growth cessation and frost hardening in Scots pines of different origins[J] . Tapani Repo,Gang Zhang,Aija Ryypp?,Risto Rikala,Martti Vuorinen.Trees . 2000 (8)
[3]  
The effect of sub-zero temperatures in the light and dark on cold-hardened, dehardened and newly flushed white spruce ( Picea glauca[Moench.] Voss) seedlings[J] . S.L. Gilles,W.D. Binder.New Forests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