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辉长质糜棱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
郭召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郭召杰
谢艳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谢艳霞
马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马军
刘瑞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刘瑞珣
张志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张志诚
机构
: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2]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
[3]
北京
来源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6年
/ 02期
关键词
:
红柳河蛇绿岩;
堆晶辉长岩;
辉长质糜棱岩;
D O I
:
10.13209/j.0479-8023.1996.031
中图分类号
: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
070901 ;
摘要
:
新甘交界处的红柳河蛇绿岩套中发育辉长质糜梭岩,辉石、斜长石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特征。辉长质糜棱岩主要集中于蛇绿岩套的堆品辉长岩单元内,可能是洋壳生成后不久下部不同层次间滑脱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30
页数:9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