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红丽 [1 ]
胡祖恒 [2 ]
吉廷艳 [1 ]
机构
[1] 贵州省气象局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每日4次的1°×1°再分析资料、地面降水资料、FY-2E卫星云顶相当黑体温度资料,针对贵州2011年6月5~6日和9月30日至10月1日的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纬度低压槽和热带低压分别为2次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偏南暖湿急流与干冷气流的交汇有利于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2次暴雨过程都伴有旺盛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MCS是造成暴雨的重要原因。对流层高层强辐散、低层辐合的配合,垂直运动的增强和充足的水汽供应形成了有利于强对流活动发生发展的条件;湿位涡的水平分布对暴雨落区及发展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湿正压项和湿斜压项的恰当配合对于垂直涡度的增长和对流活动的加强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J].
赖绍钧 ;
何芬 ;
陈海山 ;
沈桐立 ;
吴伟杰 ;
吴毅伟 .
高原气象, 2012, (01) :167-175
[2]   贵州南部山区一次大暴雨的数值模拟 [J].
杨静 ;
罗宇翔 ;
杨利群 ;
廖移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298-304
[3]   华北中部一次切变线暴雨诊断分析 [J].
王志超 ;
王咏青 ;
马鸿青 ;
于雷 .
干旱气象, 2010, 28 (04) :422-429
[4]   陕北一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高洁 ;
崔竹囡 ;
靳英燕 ;
巩敏莹 .
干旱气象, 2010, 28 (03) :327-331+362
[5]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大气物理量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杨庆红 ;
彭九慧 ;
刘园园 .
干旱气象, 2010, 28 (03) :322-326+357
[6]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机制分析 [J].
黄楚惠 ;
顾清源 ;
李国平 ;
谌贵珣 .
高原气象, 2010, 29 (04) :832-839
[7]   河西走廊一次大雨天气诊断分析 [J].
滕水昌 ;
殷玉春 .
干旱气象, 2010, 28 (01) :81-86
[8]   湿位涡分析在河北东北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J].
王宏 ;
马凤莲 ;
王万筠 ;
彭九慧 .
干旱气象, 2008, 26 (04) :86-90
[9]   2006-06-13贵州省望谟县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J].
李登文 ;
杨静 ;
乔琪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511-519
[10]   广义湿位涡与暴雨落区预报的诊断分析 [J].
段廷扬 ;
邓国 ;
王东海 .
大气科学, 2007, (06) :1301-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