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东喜马拉雅地区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被引:33
作者
:
刘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
刘焰
钟大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
钟大赉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来源
:
地质科学
|
1998年
/ 03期
关键词
:
东喜马拉雅地区,高压麻粒岩,变质温压条件,构造意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88.34(45) [];
学科分类号
:
070901 ;
摘要
:
将该区内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划分为南部的角闪岩相岩石和北部的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后者沿那木拉逆冲断层向南推覆于前者之上。高压麻粒岩相岩石仅以残余产出于后者,主要包括石榴石蓝晶石片麻岩和石榴石透辉石岩。前者的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三元长石+石英+金红石;后者的峰期组合为石榴石(铁铝榴石10±钙铝榴石>80)+透辉石+石英+方柱石+榍石(Al2O3为4%—4.5%)。变质温压估计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形成于大约1.7—1.8GPa,890℃,然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变质作用至0.5±0.1GPa,850±50℃。它们的原岩可能是大理岩及泥质岩。这表明在区内曾存在一高压麻粒岩带,那木拉冲断层可能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内的一条重要的构造界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7
页数:1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