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Ⅱ)

被引:9
作者
张国范
张福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3] 青岛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 全息性; 杂合度; 贝类; 皱纹盘鲍; 永续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2 遗传多样性的永续利用 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贝类的基因库。对基因库的利用大体可分为两种形式:①当前基因库不加修饰的利用,即直接利用野生原型。目前世界各国贝类基因库的利用大多采用这种形式。②基因库经过修饰后的利用。这包括转基因、染色体工程、杂交及选择育种等。虽然这些方式在基因库的利用机制上有些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使野生型经济动物的目的性状得到改良,或为这种改良提供目的基因。这些基因库的利用方式的效果都直接与遗传多样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巴拿马珠母贝两个群体的生化遗传变异比较 [J].
李刚 ;
Hedgecock D. .
热带海洋, 1991, (04) :56-61
[2]   合浦珠母贝和长耳珠母贝的生化遗传变异 [J].
李刚 ;
金启增 ;
姜卫国 ;
魏贻尧 .
遗传学报, 1985, (03) :204-212
[3]  
贝类学概论[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蔡英亚等编, 1979
[4]  
贝类学纲要[M]. 科学出版社 , 张玺, 1961
[5]  
Foltz,D.W. et al. Malacologia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