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的观察

被引:46
作者
吴良浩
葛焕祥
管卫
张国良
机构
[1] 浙江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2 [心脏血管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拟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3D-CTA检查,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表面重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其中7例行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结果67例患者中,椎动脉显像133条;正常52条,病变81条;1条闭塞不显像。病变包括先天性畸形,血管受压或牵拉移位,血管壁粗糙、钙化,管腔狭窄、部分中断等。发育畸形的椎动脉可伴有多种病变,一条椎动脉可以多段发病。椎动脉发育畸形和椎动脉各段病变发生情况如下:椎动脉先天畸形31条(发育纤细17条,走行异常14条);起始段(V1)病变11条(血管壁粗糙、变细10条,其中3条扭曲成角;1条钙化);颈椎段(V2)和寰枕段(V3)病变30条(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移位13条,牵拉内移7条,局限性狭窄10条);颅内段(V4)病变55条(血管呈串珠状、管壁粗糙52条,其中钙化2条;血管部分中断3条)。血管造影7例14条血管,血管异常8条共13处病变;颅内段病变2处,3D-CTA显示明显狭窄,DSA为轻度狭窄,其余11处病变两者相符。结论3D-CTA能清晰显示椎动脉走行全程,同时可以观察与椎骨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先天畸形、血管钙化以及判断相邻椎骨的影响等方面优于其它影像方法,为椎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资料。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椎动脉外膜剥离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J].
冯世庆 ;
杨敏杰 ;
陈君长 ;
郭世绂 ;
马巍 ;
王沛 ;
张晓卫 ;
侯巍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 (01) :10-13
[2]   椎动脉造影与临床对照研究 [J].
冯世庆 ;
杨敏杰 ;
马巍 ;
刘亚民 ;
胡永吉 ;
张涛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7, (01) :2-5
[3]  
Evaluation of the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ies: comparison of 3D SCTA and IA-DSA-work in progress[J] . M. D. Seemann,K.-H. Englmeier,D. R. G. Schuhmann,C. Minx,H. Fürst,A. Heuck,M. F. Reiser.European Radiology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