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及其模拟结果

被引:8
作者
徐永福 [1 ]
李阳春 [1 ]
赵亮 [2 ]
李荣凤 [3 ]
俞永强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海洋环流模式; 太平洋; 中尺度示踪物输送; 温盐环流; 水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7 [大洋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气候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太平洋海盆环流模式,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模拟中对中尺度示踪物输送采用了两种方案,即传统的水平扩散方案(HOR)和包括涡旋诱导速度的等密度面扩散方案(GM)。对这两个试验的气候平衡态结果分析发现,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太平洋的环流特征,包括副热带大涡、副极地涡旋以及南极绕流(ACC)等。赤道附近的各种流系亦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模拟的150°W赤道潜流的最大流速为40 cm/s,出现在次表层130 m左右,虽然模拟值比基于NCEP资料估计的最大流速80 cm/s小,但与其位置十分相近。两个试验均较好地模拟出了温盐的分布结构,包括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层水的形成以及南极底层水的输送等。通过详细分析两个试验结果发现,总的说来在目前模式所采用的参数条件下,GM的结果稍好于HOR的结果。这些模拟结果表明,在LICOM基础上构建的太平洋环流模式从总体上是能再现许多观测特征的,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被动示踪物在北太平洋的分布等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927 / 9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开边界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北太平洋CFCs分布 [J].
赵亮 ;
徐永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798-806
[2]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J].
张学洪 ;
俞永强 ;
刘海龙 .
大气科学, 2003, (04) :607-617
[3]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Ⅱ.近海和区域环流模式 [J].
李荣凤 ;
游小宝 .
大气科学, 2003, (04) :729-739
[4]   三维斜压模式对冬季南海环流的数值计算 [J].
游小宝 ;
李荣凤 ;
张铭 ;
曾庆存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6) :1-10
[5]   1997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环流模拟 [J].
许东峰 ;
袁耀初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18-25
[6]   POM对南海海温年变化的模拟 [J].
钱永甫 ;
王谦谦 ;
朱伯承 .
大气科学, 2000, (03) :373-380
[7]   全球水循环的海洋分量研究 [J].
周天军 ;
张学洪 ;
王绍武 .
气象学报, 1999, (03) :9-27
[8]   南海上层海流的数值模拟 [J].
李荣凤,黄企洲,王文质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4) :13-22
[9]   太平洋大尺度环流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式及其性能 [J].
张荣华 ;
曾庆存 ;
张学洪 .
大气科学, 1991, (04) :1-16
[10]  
An eddy-permitting 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nd its preliminary evaluation[J] . Liu Hailong,Zhang Xuehong,Li Wei,Yu Yongqiang,Yu Ruco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