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71
作者
曲晓明
侯增谦
李振清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冈底斯铜矿带; 含矿斑岩; (40)Ar/(39)Ar年龄; 成矿动力学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班岩铜矿带的合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本质特征,是由俯冲到深部的新特提斯洋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本文用冲江和拉抗俄两个矿区含矿斑岩的黑云母和斜长石斑晶测定了它们的40Ar/39Ar年龄,结果表明两个矿区虽然相隔百余千米,但形成时间非常一致。两个黑云母斑晶的坪年龄分别为13.5±1.0 Ma和13.42±0.10 Ma;两个斜长石斑晶分别给出了12.22±0.05 Ma和12.5±1.3 Ma的坪年龄。考虑到斜长石和黑云母对40Ar/39Ar系统较低的封闭温度,这些结果与辉钼矿给出的斑岩铜矿的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14Ma±)是一致的。根据含矿斑岩的产出位置和形成时间推测,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可能以高角度向亚洲大陆下俯冲进入岩石圈地幔。含矿斑岩和矿(化)带近EW向产出指示着斑岩岩浆上升侵位和铜矿化过程与高原达到最大高度的隆升过程是同步的。在此之后,高原的应力体制转变为EW向伸展,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SN向塌陷构造—裂谷和正断层。
引用
收藏
页码:245 / 252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