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能源流管理模型与系统架构探讨

被引:13
作者
丁毅 [1 ]
陈光 [2 ]
李莉 [3 ]
史德明 [1 ]
陈德敏 [2 ]
柳先辉 [3 ]
机构
[1] 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能环部
[2]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3]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能流物流; 信息系统; 能源模型; 精益化能源管理; 能源效率;
D O I
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2.10.016
中图分类号
TF083 [力能供应];
学科分类号
080601 ;
摘要
通过对物流和能源流的解析,利用信息与控制技术构建能源流和物流信息化网络系统,建立了钢铁流程制造业多级、多层次、多视图的模型体系,实现能源流和物流的高效对接、在线调整和动态优化。主要包括能源中心硬件平台搭建,能源管理软件开发,建立了分工序能源流和物流耦合子模型,工序与工序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关系模型,能耗优化数学模型。通过"能流网络"和"物流网络"的优化组合与协同集成,构建了能源精益化管控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和资源利用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从开放系统、耗散结构到钢厂的能量流网络化集成 [J].
殷瑞钰 .
中国冶金, 2010, 20 (08) :1-14
[2]   钢铁企业燃气互换性研究 [J].
张琦 ;
蔡九菊 ;
吴复忠 ;
宋军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865-867+876
[3]   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化研究 [J].
王建军 ;
蔡九菊 ;
张琦 ;
吴复忠 ;
陈春霞 .
中国冶金, 2006, (05) :48-52
[4]   钢铁企业氧气系统动态仿真 [J].
陈光 ;
陆钟武 ;
蔡九菊 ;
卜庆才 .
东北大学学报, 2002, (10) :940-943
[5]   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分析 [J].
王维兴 .
冶金能源, 2002, (03) :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