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海州香薷种群根对Cu的吸收及Cu诱导的ATP酶活性差异

被引:7
作者
柯文山 [1 ]
熊治廷 [2 ]
柯世省 [3 ]
金则新 [3 ]
机构
[1]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海州香薷; Cu积累; Cu诱导的ATPase;
D O I
10.13671/j.hjkxxb.2007.07.023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水培实验,比较分析了分别来自湖北省铜绿山矿区和红安非矿区的海洲香薷种群根对铜的抗性和对Cu的吸收累积差异,同时应用微囊膜技术进行了ATPase的诱导和活性测定.结果发现,来自铜绿山种群植物的铜耐受性明显高于红安种群,在20μmol·L-1Cu处理时红安种群根尖开始变黑,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铜绿山种群在80μmo·lL-1Cu处理时仍然能正常生长;在所有Cu处理中,铜绿山种群植物根的Cu含量明显低于红安种群.Cu诱导的ATPase活性在铜绿山种群根质膜有明显的变化,在1μmo·lL-1Cu处理时,其活性显著增加,5μmo·lL-1Cu处理时,其活性先到达高峰而后降低;而红安种群则没有出现Cu诱导的ATPase活性的升高,除了100μmol·L-1Cu明显降低了ATPase活性外,其它处理则没有显著的变化.在还原型谷光苷肽(GSH)存在的条件下,Cu诱导的ATPase活性在铜绿山种群中显著提高,且有明显的Cu浓度效应,而红安种群虽有提高但没有浓度效应.这些结果表明,矿区种群根细胞中可能存在Cu-ATPase,该酶在根的Cu吸收运输方面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Cu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14 / 12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铜胁迫下两种海州香薷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比较 [J].
谢明吉 ;
柯文山 ;
王万贤 ;
熊治廷 ;
吴明煜 ;
陈建军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935-938
[2]   硒对盐胁迫下耐盐常夏石竹生物量和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 [J].
王长泉 ;
刘涛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03) :325-327
[3]   海州香薷和鸭跖草铜吸收机理 [J].
施积炎 ;
陈英旭 ;
田光明 ;
林琦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6) :642-646
[4]   根分泌物与微生物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 [J].
施积炎 ;
陈英旭 ;
林琦 ;
王远鹏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4, (03) :61-64
[5]   大冶铜绿山矿区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J].
柯文山 ;
席红安 ;
杨毅 ;
王万贤 ;
陈世俭 .
生态学报, 2001, (06) :907-912
[6]   强化植物修复的螯合诱导技术及其环境风险 [J].
骆永明 .
土壤, 2000, (02) :57-61+74
[7]   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J].
骆永明 .
土壤, 1999, (05) :261-265+280
[8]   植物抗污染进化及其遗传生态学代价 [J].
熊治廷 .
生态学杂志, 1997, (01) :54-58
[9]   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 [J].
谢学锦 ;
徐邦樑 .
地质学报, 1952, (04) :360-368
[10]   Differences in Accumulation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Copper Stress in three Populations of Elsholtzia haichowensis S. [J].
Jie Liu ;
Zhiting Xiong .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005, 168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