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3-2009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25
作者
孙定勇
王奇
杨文杰
朱谦
王哲
机构
[1]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病死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 [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本书编写组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农村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应对策略分析 [J].
孙丽君 ;
王署照 ;
姚勤伟 ;
张可 ;
黄春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04) :317-320
[3]   我国530例既往不安全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病毒者生存分析 [J].
豆智慧 ;
于兰 ;
赵红心 ;
马烨 ;
彭国平 ;
陆立星 ;
李志和 ;
傅继华 ;
张福杰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