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

被引:365
作者
林尚立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国家建设; 国家结构体系; 现代国家; 中国国家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8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在人成为主体力量的现代社会,国家认同不是简单的国家观念或国家意识问题,而是国家建设本身的问题。在全球化、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现代国家建设所形成的国家认同建构,是以民主为基本前提,以国家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国家结构体系的全面优化为关键,最后决定于认同主体的自主选择。在国家与人、制度与人的有机互动中,国家结构体系的质量决定着其塑造民众国家认同的能力;而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也塑造着国家结构体系。因此,国家建设在努力改善国家认同的同时,必须时时从国家认同检视国家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将国家制度的健全、国家结构体系的优化与国家认同的深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基于此,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战略议程应在学理上阐释中国现代国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在理论上阐释国家及其制度的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在制度上优化国家结构关系以实现多元化与一体化共存发展,在政策上实践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基本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46+204 +204-205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2]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郭忠华; 刘训练;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  
公民文化.[M].(美) 阿尔蒙德; (美) 维巴; 著.东方出版社.2007,
[4]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M].(德) 梅尼克;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
[5]  
希望回忆录.[M].(法) 戴高乐;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天下体系.[M].赵汀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7]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8]  
政治学.[M].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300-05120-0
[9]  
公民与国家.[M].(美)菲利克斯·格罗斯(FeliksGross)著;王建娥;魏强译;.新华出版社.2003,
[10]  
国家的性格.[M].(美)安吉洛·M.科迪维拉(Angelo.M.Codevilla)著;张智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