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冈底斯当穹错—许如错一带新近纪—第四纪地堑的基本特征

被引:8
作者
徐祖丰
刘细元
罗小川
邹爱建
机构
[1]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地堑; 活动断裂; 新近纪—第四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新近纪以来,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和抬升阶段发育的新构造和“老构造”的活化,在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张性构造带和北东、北西向展布的走滑断层,尤以南北向张性构造带活动最为明显,也是现今仍具强烈活动特点的构造带。当穹错-许如错南北向断裂带就是其中之一,由其控制的当穹错-许如错新近纪—第四纪地堑,南北长约190km,东西宽5~25km,由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3个子盆地组成。盆缘断裂的形成始于新近纪,第四纪全新世仍有活动,由差异升降导致盆地沉积中心在地堑中自南往北具有由东→西→东的变化趋势,地震、地热等活动南强北弱,反映了青藏高原具整体有限隆升、局部差异升降、新构造活动南强北弱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822 / 8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长江源区新生代地堑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机制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伊海生 ;
李勇 ;
段志明 ;
黄继均 .
地质通报, 2006, (Z1) :204-212
[2]   西藏措勤地区夏康坚地垒的形成及隆升特征 [J].
陶晓风 ;
刘登忠 ;
朱利东 ;
石和 ;
马润则 ;
胡新伟 .
地质通报, 2003, (Z1) :941-943
[3]   西藏当惹雍错地区白榴石响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廖思平 ;
陈振华 ;
罗小川 ;
邹爱建 .
地质通报, 2002, (11) :735-738
[4]   西藏冈底斯东段南北向构造特征与成因 [J].
杨德明 ;
李才 ;
王天武 .
中国区域地质, 2001, (04) :392-397
[5]   西藏高原南部两次快速冷却事件的构造含义 [J].
陈文寄,李齐,周新华,尹安 .
地震地质, 1996, (02) :109-115
[6]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赵政璋等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