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SSR和RAPD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8
作者
王同坤 [1 ]
董超华 [2 ]
马艳 [1 ]
齐永顺 [1 ]
张京政 [1 ]
柏素花 [3 ]
机构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园林系
[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3] 莱阳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板栗; SSR; RAPD;
D O I
10.13925/j.cnki.gsxb.2006.06.009
中图分类号
S664.2 [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从板栗DNA提取、PCR条件的优化等环节对SSR和RAPD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PVP和β-巯基乙醇联合除酚,用多次洗涤和高盐相结合进行除糖提取高质量板栗基因组DNA,所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分子量在23kb以上,可扩增、可酶切,D260nm/D230nm在2.0以上,D260nm/D280nm为1.8~2.0,产率为40~300μgDNA/g叶组织,完全满足SSR、RAPD、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的需要。采用单因素对PC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PCR结果影响最为明显的是退火温度和Mg2+浓度的变化。对退火温度和Mg2+浓度进行优化,确定RAPD的PCR反应体系Mg2+浓度为2.0mmol/LMgCl2,退火温度38℃;SSR反应体系Mg2+浓度为2.0mmol/L,退火温度56℃。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适用于板栗的SSR和RAPD分析的稳定技术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25 / 8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李简单重复序列(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J].
乔玉山 ;
章镇 ;
沈志军 ;
房经贵 ;
郭洪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01) :83-86
[2]   栗属中国特有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地域差异 [J].
郎萍 ;
黄宏文 .
植物学报, 1999, (06) :92-98
[3]   板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人工选择的影响 [J].
张辉 ;
柳鎏 .
云南植物研究, 1998, (01) :81-88
[4]  
Daniela Marinoni,Aziz Akkak,Giancarlo Bounous,Keith J. Edwards,Roberto Botta.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Emphasis Type="Italic">Castanea sativa (Mill.)[J].Molecular Breeding,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