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格局及其构造控制

被引:92
作者
熊孟辉
秦勇
易同生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贵州; 晚二叠世; 含煤地层; 沉积格局; 构造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贵州省主要含煤地层是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先前研究基本查明了其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进一步就区域构速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期间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与聚煤格局.总体来看,以横贯中部的遵义-惠水NNE向断裂带为界,东部地区海相沉积较为发育且煤层发育极差,西部地区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且煤层发育较好;以盘县-六盘水NNE向断裂带为界,西部主要表现陆源区,而东部为沉积区.在此构造背景上,六盘水-瓮安断裂带将贵州中、西部进一步划分为黔北隆起和黔南坳陷2个一级构造单元,2个单元的沉积作用和聚煤特征差异显著.不同断裂带在不同沉积阶段沉降活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龙潭早期、龙潭晚期、长兴期沉积格局和聚煤特征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78 / 7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贵州织金煤矿区龙潭组岩石特征及其意义 [J].
陶述平 ;
谭西德 ;
黄昔容 .
湖南地质, 2001, (04) :247-249+255
[2]   贵州雄武晚二迭系P2S组含煤建造成煤环境的研究 [J].
罗德生 .
中国煤炭, 2000, (09) :22-23+31
[3]   贵州织金地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分析 [J].
黄昔容 ;
陶述平 .
贵州地质, 1999, (04) :3-5
[5]   一种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以贵州织金晚二叠世煤系上部为例 [J].
肖建新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04) :4-6
[6]   贵州广顺二叠系化学地层的划分及沉积环境分析 [J].
南君亚 ;
周德全 ;
叶健骝 ;
张权莉 .
矿物学报, 1996, (02) :223-230
[7]  
贵州煤田地质[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著, 2003
[8]  
煤和含煤地层沉积学[M]. 地质出版社 , ()拉赫马尼(Rahmaai,R.A.),()弗洛里斯(Flores,R.M.)编, 1988
[9]  
煤和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陈钟惠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