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壳非挤压盆地的形成:现代模式的局限性

被引:1
作者
H.V.Lyatsky
钟广见
机构
关键词
盆地; 拉张; 断层; 地球动力学;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学; 岩石圈厚度; 裂谷带; 盆地形成; 地壳物质; 盆地演化; 大陆型地壳; 陆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正>非挤压盆地的演化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模拟。现今的许多模式都建立在假想的诸如热与沉降之类的地球动力学参数与假定的构造拉伸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上。盆地模拟的目的就是准确确定沉积盆地的地质历史并预测一些未知的参数。 模式不可避免地简化了复杂的自然关系。许多盆地形成的模式建立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之上,如地壳的动力学特征(纯剪或单剪变形,被动标志的莫霍面、均衡拉伸、缺少老的脆弱带以及一定深度的变质作用等)和盆地的构造以及地质历史(纯粹热传导,下伏裂谷的存在等)。这些假设在研究程度比较低的地区一般难以得到验证,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与一些地质现象相悖。为了有效地进行简化,在选择模式参数之前应详细了解地质体系,如果采用不适当的模式或参数不合适将导致错误结论。 许多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控制着盆地的演化。如在北海地区,地幔柱活动和下地壳物质的运移发生在中、新生代。侏罗纪的地幔柱也许部分地受到古岩石圈构造的影响。 盆地分析更完善的方法是基于广泛资料基础上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对于各方面的研究,定量模拟可有可无。在综合盆地分析时,用地质资料约束重、磁和地震反射资料的解释,从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2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