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联系与卫星城产业区发展:以上海临港产业区为例

被引:4
作者
滕堂伟
施春蓓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上海临港产业区; 卫星区域;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 区域经济联系隶属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8.01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基于卫星城(子城)与大都市(母城)间的微观区域尺度,以上海临港产业区为例,采用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了它与上海各市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测度了卫星区域的区域经济联系方向以及地域差异,实现了卫星区域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方向的量化表征。结果表明:临港产业区的对外区域经济量远低于其他成熟开发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其联系方向主要集中在近郊区,并呈现出与滨江沿海发展轴和沪港发展轴的相对一致性。因此,在继续加强临港产业区内部互动结网的同时,加强其与上海其他开发区间的经济联系,则成为临港今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源与政策着力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引力模型的关中城市间联系测度分析 [J].
郑良海 ;
邓晓兰 ;
侯英 .
人文地理, 2011, 26 (02) :80-84+107
[2]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J].
赵雪雁 ;
江进德 ;
张丽 ;
侯成成 ;
李昆阳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18-223
[3]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4]   开发区建设对中国城市发展影响作用的聚类分析评价 [J].
李俊莉 ;
王慧 ;
郑国 .
人文地理, 2006, (04) :39-43
[5]   城市增长与开发区的动力机制研究 [J].
卢锐 .
中国科技论坛, 2006, (01) :121-123+135
[6]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J].
郑国 ;
赵群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5) :51-54+96
[7]   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 [J].
张晓平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 2003, (02) :142-149
[8]   开发区与城市相互关系的内在肌理及空间效应 [J].
王慧 .
城市规划, 2003, (03) :20-25
[9]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
[10]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J].
李国平 ;
王立明 ;
杨开忠 .
经济地理, 2001, (01)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