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与“无为”:走向一种合伙人式的人机关系

被引:5
作者
陶晓
陈世丹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关系; 主体; 后人类主义; 合伙人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TP242 [机器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1111 ;
摘要
人工智能的突破式进步印证了凯文·凯利有关未来机器"失控"式自主发展的预言,引发了人们对被机器奴役甚至毁灭的恐惧。文章借助解构主义、凯文·凯利提及的"无为"之治及其他学者所论述的人机合作、共同进化的设想,通过分析机器失控发展对传统二元人机观和主体概念的冲击,旨在指出在真实与虚拟界限消解、"人"的概念不断刷新的后人类时代,传统二元人机观已经过时,且将带来新的人机关系危机。人类需从视机器为客体及他者的思维转向多元动态的后现代主体观,从单一主体的中心式掌控转向共进、权力共享的合伙人式的人机关系,如此才有助于维护和谐的人机互动,而人类对机器失控式发展的恐惧最终也将迎刃而解。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社会挑战 [J].
周程 ;
和鸿鹏 .
人民论坛, 2018, (02) :26-28
[2]   人机关系的哲学反思 [J].
陈鹏 .
哲学分析, 2017, 8 (05) :40-50+196
[3]   AlphaGo专题介绍 [J].
周志华 .
自动化学报, 2016, 42 (05) :670-670
[4]   人机围棋大战:让人类走向新纪元 [J].
雷军 .
中国经济报告, 2016, (04) :113-114
[5]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Human Factors Issues. Hancock P.A. Springer-verlag . 1993
[6]   德里达解构主义评析 [J].
汤建龙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 (05) :30-33+41
[7]  
主体与存在[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潘志恒, 2015
[8]  
Writing and Difference. Derrida Jacques,Alan Bass. Chicago . 1978
[9]  
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Hazardous questions (and answers)[J] . Giorgio Buttazzo. &nbs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 2008 (2)
[10]  
Five kinds of self-knowledge[J] . Ulric Neisser. &nbsp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 198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