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季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变化及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43
作者
赵冬 [1 ,2 ]
颜廷梅 [1 ]
乔俊 [1 ,2 ]
薛峰 [1 ,3 ]
杨林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稻田; 田面水; 氮素形态; 氮肥减量; 产量;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04.018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氮肥减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季3次施肥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的变化特征、水稻产量与氮肥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田面水的氮素质量浓度,且氮素质量浓度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田面水总氮,有机氮在施氮后1 d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铵态氮和无机氮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1 d后也达到最大,而在穗肥施用后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无机氮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形态,应将无机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施氮后1周是防止稻田田面水氮素大量流失的关键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效率不断下降,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综合水稻产量、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试验区氮肥减量50%是可行的,但其产量持续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743 / 7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J].
郭智 ;
肖敏 ;
陈留根 ;
郑建初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7) :1622-1627
[2]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途径 [J].
张红举 ;
陈方 .
水资源保护, 2010, 26 (03) :87-90
[3]   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 [J].
潘圣刚 ;
黄胜奇 ;
曹凑贵 ;
蔡明历 ;
翟晶 ;
江洋 ;
张帆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5) :1000-1005
[4]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 [J].
赵永宏 ;
邓祥征 ;
战金艳 ;
何连生 ;
鲁奇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05) :2548-2552
[5]   太湖地区稻田减量施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J].
薛峰 ;
颜廷梅 ;
乔俊 ;
杨林章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4) :26-31+51
[6]   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J].
荚德安 ;
陈金林 ;
王世红 ;
赵冬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7, (04) :489-493
[7]   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氮素渗漏流失的研究 [J].
黄明蔚 ;
刘敏 ;
陆敏 ;
侯立军 ;
欧冬妮 ;
林啸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4) :629-636
[8]   土壤脲酶活性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的影响 [J].
李华 ;
陈英旭 ;
梁新强 ;
田光明 ;
俞巧钢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1) :55-58
[9]   非完全淹水条件下稻田表面水体中三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J].
王强 ;
杨京平 ;
陈俊 ;
施洪鑫 ;
许春峰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07) :1182-1186
[10]   烤田对土壤中氮素和与氮有关的酶活性影响 [J].
黄树辉 ;
吕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3) :102-1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