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111
作者
韩秉进
潘相文
金剑
王光华
刘长江
刘晓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 植株形态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波斯小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庄萍萍
    李伟
    魏育明
    颜泽洪
    郑有良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4) : 11 - 14
  • [2] 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杨守臻
    陈怀珠
    李初英
    孙祖东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7) : 232 - 234
  • [3]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供试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孙宪印
    吴科
    钱兆国
    丛新军
    王超
    米勇
    李斯深
    [J]. 山东农业科学, 2006, (01) : 24 - 26
  • [4] 影响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
    季彪俊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 14 - 18
  • [5] “黑农35”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的研究
    韩秉进
    金剑
    中■博
    不详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5, (04) : 77 - 81
  • [6] 杂交水稻几个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孔德伟
    陈德全
    周良强
    王玉平
    李仕贵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8) : 117 - 119
  • [7]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
    张玉先
    张瑞朋
    [J].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03) : 107 - 109
  • [8] 黑龙江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及蛋白质组分类型
    宁海龙
    李文霞
    王继安
    陈庆山
    孔凡江
    张淑珍
    杨庆凯
    [J]. 作物学报, 2003, (04) : 551 - 556
  • [9]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刘忠堂
    [J]. 大豆科学, 2002, (02) : 117 - 122
  • [10] 春大豆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及应用分析
    战勇
    罗赓彤
    刘胜利
    孔新
    [J]. 新疆农业科学, 2000, (02) : 55 -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