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化黄腐酸新肥源

被引:8
作者
单俊杰
张常书
张江川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2] 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青岛
[4] 上海
关键词
生化; 腐植酸; 黄腐酸; 新肥源;
D O I
10.19451/j.cnki.issn1671-9212.2005.02.002
中图分类号
S141 [农家肥料];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煤腐植酸(HumicAcid,简称HA)和煤黄腐酸(FulvicAcid,简称FA)在我国80年代就开始在农牧和医药方面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90年代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非煤资源)类黄腐酸物质,即生化腐植酸(BiochemicalHumicAcid,简称BHA)和生化黄腐酸(BiochemicalFulvicAcid,简称BFA)在农、牧、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世纪初,利用生化技术相继开发的类似HA或FA的物质,较早期利用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BFA又有重大改进和突破,实现了生化肥源开发和产业化同步发展,从而获得了稳定和高效优质的类腐植酸或黄腐酸新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