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产权与企业家激励

被引:8
作者
徐向阳
机构
[1]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虚拟产权; 真实产权; 激励;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5.12.014
中图分类号
F272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不同于产权学派现有的观点,文章认为对企业家起激励作用的并非产权本身,而是通过产权带来的剩余索取权。文章提出“虚拟产权”这一概念,并通过一个正式模型比较分析了“虚拟产权”和真实产权在激励作用中的主要区别,结论为在预期最大获利大于预期最大亏损时,真实产权的激励作用不如“虚拟产权;”而在预期最大亏损大于预期最大获利时,“虚拟产权”相对于真实产权激励不足。文章的目的是为企业家激励和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J].
周其仁 .
经济研究, 1996, (06) :71-80
[2]   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 [J].
季稻葵 .
经济研究, 1995, (04) :42-50
[3]   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 [J].
张维迎 ;
吴有昌 ;
马捷 .
经济研究, 1995, (04) :10-20
[4]  
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张维迎著, 2005
[5]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维迎著, 1995